最近,一个在当今世界上极负盛名的国际会议组织——“国际大会和会议协会(ICCA)”,看好中国国际会议市场的巨大潜力,愿协助中国开拓这一市场,并成为世界新的会议大国。如何把握国际会议产业带来的难得机遇,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。
由于国际会议旅游具有规模大、档次高、成本低、停留时间长、利润丰厚等特点,像一个“聚宝盆”紧紧地吸引着世界各国的目光。如今任何一个著名国际会议主办权的申办都是在10个国家或地区以上,在近乎白热化的竞争之后方能尘埃落定。
世界上国际会议旅游发达的国家多位于欧美等地。1998年全世界共组织了七万次各种会议,会议代表所订的机票占全球机票销售量的50%左右。
过去一开会就发愁没地方住的北京,如今具有会议功能的饭店如雨后春笋般的拔地而起。1999年以来,在京举办的国际会议数量可观,最著名的当数世界建筑师大会、世界万国邮联大会等。地处亚运村的北京国际会议中心,1999年举办的超过千人的大型国际会议达到12个以上,超过三四百人以上的国际会议有30多个。
按照国际会议组织关于“国际会议”的定义,参加国超过4个,参会外宾超过50人即为国际会议。照此标准,国内几乎天天都有国际会议召开。
据有关统计显示,1998年国际会议数量排在前5位的国家是:美国、英国、西班牙、法国、德国。中国排名第34位。而在亚太地区1997年—1998年国际会议数量中,中国列第12位。这显然与我国现有资源与条件极不相称。
目前我国尚无专门负责国际会议的机构,也无专项会议旅行社,许多在我国召开的国际会议大多是由有关部委联合举办,这显然不能适应会议产业的商业化运作需求。
国际会议产业是我国旅游市场发展的难得机遇,该是我们开发“富矿”大显身手的时候了。
(《中国质量万里行》第3期艾芳文)